【健康科普】一生病就输液?输液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静脉输液? 比口服效果好吗? 静脉输液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和口服、舌下含服、肛门灌肠、皮下或肌肉注射、雾化吸入等用药方式相比,静脉输液药物利用率更高,或者起效速度更快。
盲目输液有哪些危害? 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严重并长远。除了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之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热原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微粒栓塞、渗漏性损伤、急性心衰、感染等。一生病就输液,无异于慢性自杀。 (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输液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损伤。既有药物因素导致的,比如药物污染、理化性质改变、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存在热原,也有环境及人为因素,比如输液环境不洁净、输液器污染、低温输液以及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塞、渗漏性损伤、急性心衰、感染等。 (二)静脉炎 药物的浓度、渗透压、pH值、滴速、给药持续时间、留置针的长时间应用,都可能刺激患者血管,导致静脉炎,尤其是长时间输注一些刺激性药物或腐蚀性药物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三)微粒栓塞 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绕过了人体的重要防线——生理屏障,位于外环境和血液之间,比如血脑屏障、肠道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等。这些屏障选择性地让营养物质等通过的同时阻挡毒素、细菌和病毒的进入。 (四)空气栓塞 输液器中若有空气未排尽,一旦过多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可能感到胸部不适,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五)更易产生耐药性 长期反复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剂量不足时,病原体易产生使抗菌药物失活的酶,或改变了膜通透性而阻止抗菌药物进入细胞内,或改变了靶结构和代谢过程,从而获得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尤其是注射剂,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超级细菌”的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外,过度的静脉输液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一些注射剂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就是因为需要配备相应的急救能力,发生危险可迅速抢救。比如头孢的过敏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输液就是避免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静脉输注中药物配伍不合理、配置环境不合格及操作不规范、安瓿折断和针筒穿刺橡胶塞等,都可能产生或进入微粒,引起重要器官的小血管堵塞,微循环障碍及肉芽肿的形成。
健康提示
规范输液,安全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如身体不适,是否输液请谨听医生安排,您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