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详细

【健康科普】预防糖尿病,不做“小糖人”

发布时间:2024-02-08 12:11:45 阅读次数:319

640.gif

关注糖尿病


DIABETES


注意饮食 | 定期监测  | 多多运动


1.png

640 (1).gif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640 (1).gif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2型糖尿病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640 (1).gif


糖尿病的诊断



       2.png

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空腹血糖(FPG)水平≥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2hPG)水平≥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640 (1).gif


糖尿病的好发人群

年龄大于40岁者、肥胖或超重者、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有妊娠糖尿病史者、直系亲属有糖尿病病史者等。


640 (1).gif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640 (1).gif


糖尿病的预防


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


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限盐、控烟、限酒等可以达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全人群约73%的糖尿病发生。

3.png


4.png



合理饮食是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基础。


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合理饮食首先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也要保证丰富的营养以满足机体的需求。多吃粗粮、蔬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尽量不吃油炸的或者高热量的食物,以清淡、少盐少油少糖为主。饮食规律,坚持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5.jpg



规律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运动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选择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做不低于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消耗葡萄糖,减少体内脂肪。同时,建议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也有降血糖和减少脂肪的作用。长期在办公室的人,应减少久坐时间,间隔一段时间起身放松一下。

6.png

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7.png




640 (1).gif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通过以下方式综合治疗: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糖尿病患者通过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 END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就诊须知 院内导航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