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食槟榔险丧命!37岁男子被紧急送医抢救
近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以下简称:定安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成功为一名37岁特殊患者取出卡在其右主支气管的4厘米槟榔干,创造了定安分院首例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范例,标志着定安分院在急危重症诊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患者胸部CT影像(红圈中的“L”形异物)
据了解,吴某因反复咳嗽、气促等症状在院外就医,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转至定安分院,经胸部CT检查,发现其右主支气管被一枚异物完全阻塞,且异物紧邻大动脉,若刺破支气管壁则随时可能扎穿主动脉引发致命性大出血。由于吴某幼年高热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认知水平仅相当于5岁儿童,无法配合常规诊疗,手术难度陡增。
“以往此类患者需转往省院进行治疗。”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庆芸表示,但由于此次时间紧迫,若不及时将异物取出,随时可能因并发严重感染导致肺脓肿、呼吸衰竭及大出血、脓毒性休克致死。
医护人员操作支气管镜取异物
面对吴某无法配合、异物位置高危等挑战,陈庆芸带领医疗团队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安排护士与陪护家属一同对吴某开展情绪安抚及心理疏导,并创新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镇静策略,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由主刀医生林良奋操作支气管镜——
“活检钳准备!调整活检钳方向。”
“开始夹了,慢点牵拉,注意别划伤气道!”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氧情况。”
......
历时一小时的紧张操作,表面粗糙的槟榔干最终被完整取出。
成功取出大小约4cmX2cm的槟榔干
“既要避免纤维粘连组织撕裂导致出血,又要防范异物破碎引发二次阻塞,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回忆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时,林良奋仍心有余悸。他表示,该病例的成功处置,既得益于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技术提升,更源于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从预判风险的应急预案,到毫米级的技术操作,从分秒必争的团队配合,到对特殊患者的人文关怀,“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患者家属送锦旗
值得一提的是,吴某术后恢复良好。其家属为表感激之情,特意向定安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赠送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医生护士不仅救了他的命,全程还给予耐心的安抚,让我们全家都感到特别安心!”吴某家属感慨道。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定安分院医疗团队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承载着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感激。未来,定安分院将以此为动力,持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各科室诊疗技术水平,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温馨提示:
据统计,国内每年因误吸导致的气道异物病例超10万例,儿童及特殊群体占比居多。专家提醒,食用坚果、果核类食物时应避免说笑打闹,照护特殊人群需加强风险防范,若出现呛咳、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