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4年轮椅到独自行走,只用了10天!
“100-3等于多少?”“97!”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以下简称定安分院)中医科诊疗室里,63岁的曾先生在妻子王女士的鼓励下,思索片刻后便笃定地给出了答案——这个四年来始终模糊的一道算术题,此刻成为他重获新生的见证。
谁能想到,10天前,曾先生还是个右侧肢体偏瘫、思维迟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如今,在定安分院中医科主任周松晶的中医治疗下,仅10天时间,便迎来了从偏瘫到重新掌控身体的曙光——终于挣脱了困扰他1460个日夜的“枷锁”。
曾先生无需旁人协助,就能自行起身,稳稳地迈出步伐
“真没想到能恢复这么快!现在他能自己吃饭、走路,脑子也清醒了不少,就像换了个人。”王女士的话语里透着喜悦。
时间拨回2021年3月,曾先生突发脑出血,虽经抢救保住性命,却落下右侧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王女士推着轮椅、带着曾先生辗转海口多家医院,“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理疗等各种法子都试了个遍,可老曾连勺子都握不住。”四年间,这位体育教师出身的硬汉,连如厕都需要两人搀扶,思维迟滞得算不清简单的算术题。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王女士因头晕到定安分院中医科就诊时,偶然间向周松晶提及丈夫病情。“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周主任咨询我老公的情况,她很亲切地说可以带过来看看。”回忆起那个下午,王女士仍难掩激动。
周松晶在为曾先生进行针灸治疗
进行中药烫熨
抱着一线希望,王女士带着曾先生来到了定安分院。诊疗室内,周松晶的指尖沿着曾先生肢体经络缓缓推移,最终确定采用“中药烫熨+全身针灸”的治疗方案。当毫针精准刺入百会、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周松晶轻叩曾先生右腕:“有酸胀感吗?”曾先生迟缓了一会,点了点头——这是受损神经通路重建的首个信号。
曾先生无需他人协助,便能自行抬脚脱下袜子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2次针灸治疗后,他告诉我腿有劲了,抬腿没那么吃力了。”谈及治疗过程,王女士清晰地记得丈夫每一次治疗后的细微变化,她翻出手机视频:画面里,曾先生挪开一旁的拐杖,颤抖却坚定地迈开双腿,自行行走。“现在变化更明显,以前上厕所需要搀扶,现在能自己去了;以前说话含糊、反应迟钝,现在可以自己表达需求、话也多了。”
右手已可以抓握手机
右肢已可以抬举
随着每日进行一百多个穴位的针刺治疗,曾先生的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好:第4天右手可抓握手机、第6天自行吃饭、第8天独立如厕......“看到他现在慢慢变好,压在我心里四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王女士激动地说。
“每个穴位都是人体经络气血的‘开关’。”周松晶指着墙上的经络图解释,中药烫熨能温通督脉,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唤醒脑神经及脏腑功能,对曾先生的病情能起到有效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周松晶在为曾先生进行针灸治疗
作为海南省人民医院派驻定安分院的第一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专家,周松晶曾获得“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八届海南省《百姓身边好医护》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科室本土成员已能独立运用中药饮片处方,并熟练开展刮痧、针灸、雷火灸、面部按摩、中药烫熨、拔罐等10项中医适宜技术,定安分院中医科住院和门诊人数均大幅增长,甚至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还被推广到了乡镇一级,翰林、龙门、龙河等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也正式投入运营。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基层中医团队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周松晶坚定地说道。
针灸治疗
从“希望渺小”的困境到“柳暗花明”的转机,从“久治不愈”的绝望到“妙手回春”的希望,曾先生的康复历程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定安分院首次将针灸疗法应用于脑出血后遗症治疗并取得突破性疗效的实践印证。
当现代医学遇见传统智慧,当省级优质资源扎根县域沃土,越来越多的“生命奇迹”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岐黄篇章......